抓住“关键少数”,就能引领“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作为“领头羊”,一言一行具有示范作用,能够对政治生态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廉洁自律方面,理应有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自我要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目的是要发挥“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从而带动全体党员遵规守纪,使廉洁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杨善洲老书记担任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用生命中后22年的艰苦奋斗,建成了5万多亩的茫茫林海,为林场周边村寨修路,架设电线,兑现了退休后要为家乡办一两件实事的承诺。曾经当过杨善洲秘书的段兴华说,他跟老书记那么多年,从来没吃过一次免费的饭……。杨善洲老书记的一生,始终坚持廉洁从政,克己奉公,保持着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将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作为从政的工作方向,将各项服务举措落到实处,这需要首先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得起各种钱权的诱惑,还要能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需懂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保持人民公仆应有的本色。
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杨善洲在位期间,他的亲属没有沾过他一点光,在他眼里,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用来办公事,绝不能办私事。他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在我这里没有‘后门’这回事。”从没有以职务之便谋取过任何私利,从未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从未为孩子工作的事打过一次招呼,他说:“女儿们的路,要靠他们自己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党分忧、为民谋利的。党员领导干部要用权为民,就必须提高觉悟,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政治立场不动摇、理想信念不淡化、是非面前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只有这样,才能耐得住清贫,顶得住歪风,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对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常怀敬畏之心,管好权用好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时刻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上,把群众的事情装在心中,将广大人民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杨善洲给自己定了一条铁的纪律:不占公家便宜,不收任何人的礼。他认为,贪污腐败就是从占便宜、收东西开始的。杨善洲的家在离地委100多公里的施甸县姚关公社。有时,因私事回一次家,他都是自己买客车票。他的老伴坐过4次林场的吉普车,为此向出纳交了370元的汽油钱。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家人也严格要求。担任地委领导20年时间里,他从来没有为妻子和女儿派过车。女儿结婚,他约法三章:不请客、不收礼、不摆酒席……。杨善洲的铁律彰显了一名高尚的共产党员的修养,为我们指引着修身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这是修身的内涵、修身的标准,也是党员领导干部保持本色的必然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就要修品德,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对党忠诚;修身就要修素养,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修身就要修言行,要讲诚信、守规矩、严操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知行合一,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共产党的干部,就是不能搞特殊”,这是杨善洲担任领导干部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杨善洲自己以身作则,带头不搞特殊化,对家属要求更严,更不许搞特殊。他的妻子张玉珍老人回忆说:1970年,她生了三女儿,正坐月子,家里粮食不够吃,公社的民政干部给她家送了30斤救济大米和30斤粮票。他知道后,严肃地批评妻子:“我是党的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地委领导的家属也不能搞特殊。”事后,张玉珍老人用了很长时间将攒够的大米和粮票还给了公社……。杨善洲老书记清廉的家风传承的是浩然正气。家风正,则作风优、党风清、政风淳。干部家风是自身廉洁和政治风气的“风向标”。家风正,子孙兴。良好的家风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宝贵“遗产”。治家与治国一样,严是爱,松是害。严格对家人的教育管理,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管好家人,不仅是作风建设的需要,也是确保干部廉洁和家庭兴旺的治家之本。
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廉洁自律既是一种思想境界,更是责任要求。杨善洲老书记一辈子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政治本色,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一辈子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一辈子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情怀,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一辈子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时刻不忘记自己的身份——共产党员。
(本文发表于《云南法制报》2016年3月8日第三版,作者系杨善洲干部学院综合部部长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