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如秋菊何妨瘦,廉似梅花不畏寒”。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怎样发展,廉政永远是时代的需要,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我个人觉得杨善洲同志之所以赢得全国各级干部和群众发自内心的敬仰,更多的原因是他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他的无私,清廉;他一辈子天高地阔的豪情,“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
出生贫苦的杨善洲打小便明白:生活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付出创造,他坚信用坚实的脚步走好每一步,这样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青年时期的他带着一种信仰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底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甚至为付老百姓两顿饭钱不惜走百里山路。踏上为官之路的他始终把群众装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总会从一个农民的角度思考怎样为官,怎样为民,真正做到:以坚强的党性“掌权”,以崇高的理想“用权”,以高尚的人格“树权”。对自己、对家人生活要求达到近乎苛刻的地步,常常对家人说:“一个人,一辈子必须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吃饭,如果指望我当官的时候照顾你们,那我不当官了呢?”然而,对别人却出手大方,常常慷慨解囊,急人之所及,急人之所需。退休后的他,更是放弃与老伴到省城安享晚年,选择继续燃烧生命,义务植树22年。一生廉洁的他,留下的不只是万亩的青山,更是“两袖清风”,经得起百姓挑剔目光审视的伟大,最终绘制出了一幅感天动地的人生画卷。
可以说,杨善洲是清廉的典范,是廉洁的化身,他用一生的言行回答了:廉洁是临财不苟,清白做人;廉洁是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廉洁是躬身菲薄,纤尘不染。廉洁是一种精神,也是杨善洲毕生的追求,是他人生永远的操守。
一、杨善洲廉洁从政的表现
古人云:“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杨善洲用一生的言行践行了这一古训。不论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岗位,他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的原则,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接下来,我将通过这几年在林场工作以及跟老书记家人、同事等交流过程中耳濡目染的一些典型故事谈谈杨善洲廉洁从政的表现。
(一)走百里山路为付群众两顿饭钱
1951年4月,刚刚通过选举顺利参加土改工作的杨善洲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无论到哪个地方,他都要求到最穷、最苦的农户家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严格要求自己,不占群众半分钱的便宜。同年11月他到何元乡石头寨村搞土改。当时,他寄居在一户安姓人家,吃了半年多的伙食,每顿是一毛钱。善良朴实的他与这户人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临走时安家执意少收他的最后两顿伙食费,无论他怎样坚持,安家始终还是拒绝了。
其实,如果杨善洲以后不说,此事就此会不了了之。然而,严格要求自己杨善洲认为这是违反了群众纪律的大事,到保山培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主动汇报了这件事,组织上对他提出了严肃批评。学习结束后,不惜走百里山路将写好的检查连同所欠的两角钱亲自送到这一姓安的老百姓家,并对他家说:“如果你们不收这两角钱,组织上就要处分我,开除我。”安家人听后,担心杨善洲受处分,才勉强收下了这两角钱。
从此,吃饭就要交钱,滥用公款就是失职,是犯罪,成了他一生遵循的信条,这也铸就了他60年不变的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二)掌权不谋私
记得,一次跟杨善洲的秘书苏家祥老师闲聊时,他提到当年杨善洲跟他老伴讲的这样一段话:“共产党早在土改时就把土地分给了我们,这是分给你们的一个饭碗,端不好,吃不饱,只能看你们有没有本事;我这个工资,是共产党要我给百姓做事给的“饭碗”,“碗”里吃不完,我只能还给公家,你们不要指望我的工资能给家里带来什么。”当时,一股崇高的力量深深感染了我,我近乎被他的这一份“无私”所震撼。掌权不谋私成了杨善洲一辈子恪守的准则。
1964年杨善洲任施甸县委书记,当时组织上考虑到他家的特殊情况---除他一人在“公家”,妻子和几个女儿都生活在农村,在家里过着土里刨食山上找钱的日子。组织上给他批了一张农转非的表格。然而,他却将这一名额让在一线工作的农业科技人员,把这张表格锁在箱子底部,直到逝世。曾今记者就此事问过他:“是否因为面子而没给家里转?”杨善洲的回答却是:“当领导是上面任命的,你不照顾大家,只会照顾自己,你又算得上什么领导?”
二女儿杨慧兰毕业那年,恰逢公安局招人,满心欢喜的她找到时任地委书记的父亲,希望他帮忙打个招呼。可没想到录取名单出来后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名字。一问父亲,才知道父亲压根就没帮她打过招呼,慧兰气得近乎要跟父亲决裂。
公就是公,私就是私,公私两分明。杨善洲任地县领导30多年,按规定配公务车,顺理成章为公做事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他有条规矩,公车不私用,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回家自己买车票搭班车,甚至宁愿徒步行走数十里,也不用一次公车,这样的是事不胜枚举。
一次,小女儿杨惠琴要返回保山念书,恰遇杨善洲工作之后也要返保山,且车内只有他和驾驶员,满脸无奈的他拒绝了女儿坐车的请求,从衣兜里掏出5元钱,递给女儿做车费,说道:“惠琴,阿爸的车是用来给公家办事的,你拿好这钱坐汽车去吧!”2001年,他老伴到保山看病,用了林场的一趟车,回来他就随即找到当时的财务周波,说道:“周波,你把收据给我开一个,我用车送老伴去看病。”周波答道:“大爹,用趟把车也不肖付什么油钱,我跟场长说一声就行。”没想到杨善洲却一脸严肃的回答:“国家派给我车是用来工作的,不是用来拉家属,既然用了,就一定要付油钱.”最终,周波只好收下了他交来的320元。
公私分明,绝不是一个掩人耳目的词汇,这句被大多人试用着、重复着的话,在杨善洲那里,不是用一张嘴去喋喋不休地重复,而是用个人的实际行动去组写、诠释。
(三)贫困的富翁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是在云南保山广为流传的民谣,说的就是被称作“农民书记”的杨善洲。
其实,早在我还小的时候,就曾听爷爷常常提起善洲书记的朴实、无私、清廉……方圆百里,都传说他是一个“大官”。传说,可能是因为很多人不相信,在他们想象中一位地师级干部该有的,他一样没有;在他们想象地师级干部能为自己为家人办的事,他一样也没办。他,衣着朴素,脚穿茅草鞋、头戴竹叶帽,一身泥巴一身土,丝毫没官架子,朴实得像一老农。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走进办公室,他总喜欢这身行头。退休后,组织安排他跟老伴到省城安享晚年,按常理,大家都觉得这次他会选择将疲惫的归帆停泊在平静的港湾,让生命在对自己辉煌往事的回忆中渐渐度过。然而,令大家大惑不解并感到意外的是他选择进荒山植树造林。与繁华安逸的都市生活相比,他更喜欢与职工共同劳作,开挖荒山,更习惯于一人拄着拐杖在山中蹒跚穿行。为了这事业,他不仅分文不取林场的工资,还在林场最困难时期,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用于发工资。22年的坚守,他把自己的真爱镶嵌进大亮山郁郁葱葱的林木中。
老场长自学洪在收集善洲书记遗物是不止一次的流泪,感慨的说:“都说叫花子搬家还有三担,而我们的老书记连一担也没有。”
有人说,金钱是检验一个人品质的最好的试金石。杨善洲走了,没有留下值钱的东西:一张自制的木床,一个火盆,一把被烟熏的黑黝黝的茶壶,一顶竹叶帽,一双双破旧的胶鞋……是的,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但他却也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早已将朴实和崇高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塑造出了难能可贵的“草帽书记”形象,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巨额的物质财富,更为可贵的是感动中国、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是永远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人格魅力。
二、以杨善洲为镜鉴,树正确的廉政观
(一)廉洁从政的必要性
反腐倡廉,从古自今都是关系一个国家兴衰、社会稳定的大事,是治国理政者时刻不敢懈怠抓的要事。因此,廉洁自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党员干部是否廉洁,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望,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恩主义政党,它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没有自己私利的。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同人民性是完全一致的,是不允许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的。党的先进性也决定了保持自身清正廉洁、反对腐败的必然性。目前,党内各种不正之风,是党性不纯的表现,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和消除腐败现象,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的本质要求。
腐败对于政党最大的危害就是丧失民心进而导致垮台,严重腐败,使政党不可能代表和表达大多数人的利益,必然导致人民群众的疏远和反对,甚至政权的动摇。这也凸显官员保持廉洁从政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现如今,许多党员干部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在互联网上曝光后受到追究的比比皆是。有人在金钱美色的重重诱惑中倒下去,有人在香风毒雾的熏染中迷失方向,一个个腐败的大案相继浮出水面,一个个贪官纷纷落马,这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们敲响了廉洁自律的警钟。
(二)如何践行杨善洲廉洁自律的品格
先锋模范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标杆,是一面自警、自省、自励的镜子。对照杨善洲,“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过着艰难的日子。”就能检查我们是否严于律己,是否贪图享乐;对照杨善洲,“吃饭得自己掏钱,公款吃喝就是滥用职权。”就能检查我们是否一身正气,是否反对奢靡之风。可以说,杨善洲是这个时代的楷模和精神高峰,他仿佛是荒漠里的一泓清泉,清澈甘甜,沁人心脾;他更像一盏明灯,吹散迷雾,指引我们前行的步伐。
新一届的中央领导尤为重视廉政建设,厌恶腐败,颁布的“八项规定”和持续的高压反腐,也在用铁一般的党纪国法告诉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想做领导干部的人: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选择了从政,就应该向杨善洲不能为自己谋利,就不能把钱看得太重,因为群众的信赖与口碑比金钱和乌纱更可贵、更值得珍惜。如果只想着当官为了发财、为了将来的以权谋私,那么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就必然会从个人私利出发,难免走上腐化堕落、贪污受贿的不归路,沦为党和人民的罪人。在面对当官和发财的问题上,杨善洲同样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我们要从内心深处认清两者的排斥性、不兼容性,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选择从政作为自己的事业做一个全面的考量。那如何践行杨善洲廉洁自律的品格?
1、像杨善洲那样,先修好一个“德”字。“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无论做人,还是做官,道德品质是基础,是根本。纵观历史,几乎所有腐败官员的堕落都是品行不正、信念不坚、道德败坏开始。因此,各级干部应加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素质,不应公务繁忙而忽视心灵的净化,道德修养的提高。要像善洲书记那样,心清如水,克己慎行,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立世,以德顺民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权不谋私,临财勿苟得,成为百姓心悦诚服的好人、好官。
2、像杨善洲那样,抓好一个“学”字。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加强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一名干部精神境界的提高至关重要。杨善洲是一位终生学习的典范,他常常对身边的干部说:“要当好一名干部,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党性修养。”其实,在现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飞速变更的时代,不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担负责任的各级干部更要加强学习,特别是思想建设、反腐倡廉方面的书籍和文件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3、像杨善洲那样,写好一个“廉”字。广而兼为廉。东汉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现实社会中,总要面对各种诱惑,有时肯定也会心动,但要告诫自己,如果抵制不住,就会突破底线,埋下随时引爆的炸弹。任何人都没有天然的免疫力,都是后天不断受到教育,自我完善而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像杨善洲那样把廉洁自律持之以恒地贯穿始终,认认真真写好一个“廉”字,全力追求知行合一的境界,清白做人,清廉为官。否则的话,就有可能失足滑入深渊,摔得粉身碎骨。
4、向杨善洲那样,心中常挂一个“公”字。现在我们习惯把在政府工作的公职人员成为公务员,其实,“公”即一心为公,“务”是为人民服务,“员”即人民群众中的一员。这就要求各级干部要像杨善洲那样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切实负起为民服务之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白莲圣洁常律己,晚节方尽溢清香”。杨善洲走了,留给我们的却是一部厚重的廉政爱民教材和无尽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认真领会其精髓,过滤生命的杂质,摒弃心中贪欲,将善洲精神内化于心,固根守魂做善洲人,将杨善洲精神外化于行,守土有责行善洲事。不是有句话这样讲吗?“权为民,所用生威;情为民,所系生望;利为民,所用生德。”我们坚信杨善洲踏石留印的务实作风、刚正不阿的清廉风尚,将如同汩汩清泉,启迪你我的心智,荡涤心中的尘嚣。
最后,愿善洲精神,薪火相传;神州大地,生机盎然;愿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坚定不移地选择“崇高”作为主旋律,让生命的乐章轰轰烈烈,可歌可泣,流传千古。
参考文献:
[1]《党员干部楷模杨善洲》,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第270页
[2]《杨善洲精神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第43、44页
[3]《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版
[4]《杨善洲的故事》,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第5页
[5]《保山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案例》,中共保山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第20页
[6]李剑宏:“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反映的党性与人民性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学习杨善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