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施甸县酒房乡摆田村党总支书记段绍合介绍,摆田村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90%以上,能够产松子的华山松占40%以上。群众采摘野生菌和松子的收入,可为摆田村1230多户人家每年增收800元至1000元。
在红色旅游景点善洲林场的便利店,来自善洲林场的山货琳琅满目。“有当地的核桃、野生蜂蜜、鹿茸、山楂、野生木耳,还有松针,可以泡茶喝。”便利店负责人段丽娟介绍道。
善洲林场场长王金波,20年前就跟随杨善洲老书记一起进山植树造林,老书记离世后,他一直守护着这片林海,并成长为善洲林场的场长。王金波说:“老书记留下来这片56000多亩的林子,每年给周边的群众带来的收益在1亿元左右。”
杨善洲老书记生前曾立志要让施甸的山绿起来,让群众富起来。秉承老书记的遗志,施甸县从生态脆弱的怒江流域着手,通过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林果经济,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仁和镇大东山酸木瓜种植基地,成片的酸木瓜树上硕果累累。果农们正背着竹篮采摘果子,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杨德何是仁和镇交邑村下山后小组的果农,这四五年间他在自家的山坡地上种植了不少的酸木瓜。今年他家的酸木瓜不仅个头大,色泽还十分亮丽。“今年摘了五六吨,卖了1万多元,我觉得很划算种。”说起今年酸木瓜的收入,杨德何一脸喜悦。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施甸县先后实施退耕还林5万多亩,带动怒江流域的群众种植经济林果10万多亩,造林的树种主要有芒果、澳洲坚果、核桃、软籽石榴、酸木瓜等。施甸县生态修复站副站长杨伟介绍道:“目前,林果已经进入初产期,产值大概在7000万左右。3至5年以后,林果进入盛果期,预计产值将达到3亿元以上。”(完)
(杨林元 杨磊 段晓波 瞿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