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文章 > 内容

不做盆景 要做雪松

发布时间: 2014-01-07    作者:    来源:|0    浏览次数: 0
分享
云南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杨善洲一生爱雪松。在大亮山他住过9年的油毛毡窝棚前,4棵他退休时从地委宿舍移栽到林场的雪松,如今已有七八米高,显得格外高大挺拔。他常说一句话:“共产党的干部,不能躲在机关大院里做盆景,要到群众当中做雪松”。雪松的精神,雪松的气质,其实正是这位优秀共产党员一辈子人生追求的生动写照。我们学习杨善洲,尤其需要弘扬他这种雪松精神。

  不做盆景做雪松,就要心向蓝天、坚守信念。杨善洲的一辈子,是一位共产党人坚守信念的一辈子。他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践行入党誓言,用手中权力老老实实为群众办事,让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让群众得实惠。临终前还交代,要把林场的收益按比例分给群众,不能让群众吃亏。他对人民群众“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党和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处处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不做盆景做雪松,就要扎根沃土、脚踏实地。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比作土地,强调我们只有同人民结合起来,才能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种扎根沃土、深入实际,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法宝。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扎根沃土、脚踏实地,才能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的脉搏,及时反映群众的愿望和呼声,才能使我们的工作符合规律性、把握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服务人民。

  不做盆景做雪松,就要品质高洁、一尘不染。杨善洲同志一生清正廉洁,为官30多年从没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从没打过一次“走后门”的电话,没给妻儿亲戚任何特殊关照。“我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一尘不染香到骨,两袖清风照汗青”,他的一生是品质高洁的一生。这种“权力观”和“利益观”,这种坚持秉公办事、不谋私利的高尚情操,正是我们领导干部应时刻坚守的基本准则。

  不做盆景做雪松,就要不贪安逸、艰苦奋斗。雪松对生长的环境要求不高,却仍能长得高大挺拔。杨善洲又何尝不是呢!在位时为了让群众吃饱饭,为了改变家乡面貌,他殚精竭虑、率先示范。退休以后毅然放弃到城市颐养天年的机会,不顾吃苦受累,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了大亮山的绿色。当前,云南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尤其需要大力弘扬这种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奋发进取、勇于拼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就是因为有众多像杨善洲这样的优秀党员,对党忠贞不渝,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现在我们正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杨善洲,更需要杨善洲的这种雪松精神。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和践行杨善洲的雪松精神,让我们党的雪松之林更加繁茂,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