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在腾冲】为社会做点事也是一种乐趣
发布时间:
2022-01-27
作者:办公室
来源:
浏览次数:
0次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svg>编者按: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干事,以正确的群众观做人。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光添彩;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
隶属于云南省保山市的腾冲市,留下了许多杨善洲同志的感人故事,对发掘、研究、传承杨善洲精神,弥足珍贵。为此,腾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建了编写工作组,由腾冲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党校、市融媒体中心等单位人员采访了杨善洲同志在腾冲期间有过工作交集的干部、群众,以实录的形式记录杨善洲同志在腾冲的点滴事迹,撰写党员干部学习教材《杨善洲在腾冲》。现节选本书部分内容发布,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采访对象:张迎春,中共党员,1934年生,云南腾冲人。先后在腾冲任乡长、党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等职务。1994年11月退休。
采 访 组:张艳丹 杨蓉 沈祥贵 丛丽英
采访日期:2021年8月30日
采访地点:腾冲市老干局会议室
采访组:张迎春同志,您好!据了解,腾冲当时建设胆扎林场和杨善洲同志有很大的关系,请您谈谈具体情况。
张迎春:1983年,云南省组织勘查腾冲和缅甸的国界线,我参加了整个勘查过程。我们到猴桥胆扎4号界桩一个叫“长地方”的位置,发现一片杉木林,面积广阔、储量高、林相好,整片杉木林像米线一样密密麻麻。同去的几个傈僳族向导说,像这样的树他们都没有见过,在整个林子里边只看见大树,不少林木枯立腐朽,没有小树和树苗,是典型的过熟林。我们在林子里用脚踩着会渗水,有水的话掉下来的树籽就不会生长了,“老”的这一部分树已经“过熟”,有些树大棵大棵的倒了,整个一片林子属过熟林,树木“过熟”,新的不会再发展,老的逐步在消失。后来,大家走出这片树林,到国界线4号界桩,看到挖开过的地方杉木秧长得密密麻麻,有的一米左右、有的七八十公分。我回来后,一直想着这件事。恰逢善洲书记到腾冲调研,我就向他汇报发现了这样一片林子,如果这一片林子再不伐掉,将来要造成很大的损失,如果把它伐了,以后树苗还可以长起来。善洲老书记听了后问了我一些具体情况。如:在什么地方、范围有多大、面积有多少、路程有多远等,听了我的回答后,他很感兴趣。随后,他就安排地区林业局三、四名技术员去调查,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写了详实调查材料,向善洲书记做了汇报。对此,善洲书记更有信心了,说这是一个财富的地方。后来,他还有些不放心,就亲自去看,通过几次反复讨论,最后他统一意见,下了决心——建立胆扎林场。
在建胆扎林场的过程中,长地方、白马山这一线修了路。伐木时,林子的树非常大,用车子拉只能拉一棵,这么大的树我们从未见过。后来听林业职工讲,大树伐了以后,林场加强了造林和管护,新的树苗已经发展起来成林了。如果不砍这些树,老树逐步消失,新树长不起来。所以我从这件事深切感受到善洲书记的工作作风非常实在,他能准确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然后解决问题。
采访组: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您和他还有过接触吗?
张迎春:据我了解善洲书记退休后,来腾冲的次数不太多,听说,他退休后来过几次腾冲,从来没有找哪个部门,也不进哪个单位,他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都不知道,但我遇到过他两次。
第一次是他专门来找我问哪里有果松种子,我告诉他松种主要是猴桥胆扎这个地方要相对多一点,他又问我哪里有银杏苗,我告诉他后,他就自己找去了。
第二次我又在中和遇到他,当时,他坐着一辆皮卡车,拉着一车不同种类的苗木,只有驾驶员他们两个,浑身沾满泥巴,天又下着雨。我跟他说:“杨书记,您要注意保重身体,退休以后还是好好的休息吧。”他说:“闲着也不好受,退休了还能为社会做点事,也是一种乐趣。”
自他退休以后,他从来没有以一个原地委书记的身份让下面的单位、部门帮办点什么事,他要做什么就是他和驾驶员自己来,和一个老农民一样。
善洲书记是我们保山人,腾冲在保山市的管辖之下,当时对善洲书记来讲,他对每个县的工作都关心备至,善洲书记是全国广大党员干部的典范,他的工作作风确实值得我们学习。